评价拿破仑?
一、评价拿破仑?
1/7分步阅读
首先拿破仑促进了一定意义上的进步,打击了欧洲的封建主义和君主制度,但是后来他自己却也称帝了,这就是退步。
2/7
拿破仑颁布了拿破仑法典,这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欧洲乃至世界的法律秩序。
3/7
拿破仑在前期捍卫了法国的独立不受外国的侵略,但是后来却发动了侵略别国的战争,是不正义的。
4/7
拿破仑每到一个国家就将法国大革命以来的进步思想带到这些国家。
5/7
拿破仑妄想以一国之力对抗欧洲联军,最后在沙俄遭遇惨败,是战略失误,也反映出他的刚愎自负。
6/7
拿破仑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出征埃及的时候带上了大量的学者。
7/7
综合来看拿破仑是功大于过的历史人物。
二、拿破仑怎么评价拿破仑法典?
在拿破仑颁布的五部法典中,拿破仑最引以为豪的是《法国民法典》,他这样评价这部自己亲自主持编制的法典:“我一生的真正光荣不在于打了40个胜仗,而是那不能被遗忘的、将万古长存的我的民法。”
《法国民法典》后来改名为《拿破仑法典》,但在拿破仑下台后又恢复原名。
三、评价拿破仑政权?
1、拿破仑的对内政策
①1804年颁布《法典》,用法律形式肯定法国大革命成果,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这部法典是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成果和法国启蒙思想结合的产物。《拿破仑法典》尽管经过几次修改,但在法国一直沿用到今天,并成为世界各国编纂新法典时所参考的蓝本。②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工商业的发展巩固了拿破仑帝国的军事力量,为抗击反法同盟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总之,拿破仑为法国的资本主义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以至在1815年拿破仑帝国瓦解之后,在王朝复辟时期,法国资本主义照样发展下去。这是拿破仑政权的重要政绩。
2、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拿破仑战争是指从拿破仑上台执政到1815年滑铁卢战役期间法国与其敌国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拿破仑的政权,是与对外战争相始终的,具有极其错综复杂的性质。拿破仑战争具有双重性质,既有明显的反对外国武装干涉、保卫大革命基本成果的一面,又有强烈的侵略扩张和争霸的一面,这也是导致帝国覆亡的重要原因。
进步性:拿破仑战争最初具有保卫法国大革命果实、反对封建复辟的进步性。如与反法同盟的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进一步摧毁了封建旧制度,巩固了资本主义秩序,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在客观上促进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农民的解放。
局限性:拿破仑战争也有侵略扩张的一面,而且它的侵略扩张性质到战争后期越来越明显了。当反法同盟的进攻被打退以后,拿破仑继续发动战争,侵犯欧洲许多国家的独立,掠夺各国人民的财产,这就有了侵略性。对被占领地区人民的奴役和掠夺,引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这也是导致帝国覆亡的重要原因。
四、如何评价拿破仑?
拿破仑是法国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1799年,他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执政府,1804年,他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主要功绩:
a.政治上: 《法典》是他一生的杰作,同时《法典》也被应用到法军所到之处,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拿破仑代表的是大资产阶级利益,而并非是封建势力;其次,拿破仑还加强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
b.经济上:整顿税收,节约经费,保护关税,鼓励工商业发展,创立法兰西银行。”这些措施使法国财政情况大为改观,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军事上:建立近卫军;“唯才是举”不拘一格选拔将领,注重发展炮兵和骑兵;善于集中兵力,敢于以少胜多,灵活用兵,对作战指挥有过许多创新,这些把军事思想发展到一个高峰,引起了西方军事界的广泛关注。他对外多次与反法同盟进行战争,通过早期的对外战争,他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传播了法国革命的思想,在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农民的解放。
d.外交上:拿破仑的灵活外交政策,也使法 国避免了很多损失。
e.教育文化方面:建立了由国家统一控制的近代教育制度,他用国家权力保障了每位公民接受教育的权利,使资产阶级自由平等观念和思想在人民中间得以延续,创办法兰西大学等高等学府,造就了一大批学者、军事家、工程师和实业家,为后来资产阶级在法国的全面胜利铺平了道路。建立公立中学和法兰西大学,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教育,为法国培养人才。这些措施有利于法国政治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巩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秩序。
拿破仑的过失:
1.拿破仑称帝,说明拿破仑思想中封建落后的一面,严重伤害了法国人民的近代公民意识。体现了他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
2.拿破仑与英、俄等国的争霸战争给法国以及欧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痛苦和悲伤。侵犯了许多国家的独立,掠夺和奴役了欧洲各国人民.引起了各地人民的反抗,也是拿破仑走向覆灭的重要原因。
总的来说,拿破仑是功大于过的!
五、评价拿破仑战争性质?
拿破仑战争具有双重性,既有明显的反对外国武装干涉、保卫大革命基本成果的性质,又有强烈的侵略扩张性质。拿破仑战争挫败了反法同盟的进攻,保卫了法国大革命的主要成果;它涤荡了德意志诸邦、意大利各国及波兰、比利时等国的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在欧洲顺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不过,在1807年以前,法国的对外战争在主导方面还是反干涉的。到1807年《提尔西特和约》之后,拿破仑战争的占支配地位的方面,拿破仑执政后,连年发动对外战争,其主要目的在于掠夺欧洲财富和土地,抢占殖民地,为资产阶级争取在欧洲和海外的工商业霸权、奴役别国人民,因而是非正义的、掠夺性的。就是侵略性的和霸权主义的了。
六、拿破仑如何评价历史?
迄今为止,人们主要把拿破伦看成是天才的统帅,他用军队使法国获得了空前绝后的强大。他开始征战欧洲各国,在顶峰时期,几乎控制了整个欧洲。没有什么也没有谁能够阻挡他前进。当他1806年彻底摧毁了普鲁士军队,从而使持续千年的“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宣告终结时,普鲁士的路易丝王后这样描写了这位法国皇帝:“他谈到好事和好人时,并不真诚。他的思想和他的野心只是为了维护一己私利。人们可以钦佩他,但不能爱他。他被幸运蒙蔽了眼睛,以为一切都可以实现。但他不懂得节制,凡是没有节制的人,都 将失去平衡而跌倒在地。”
普鲁士王后说得很对,因为像所有没有节制的征服者一样,拿破伦也经历了他的滑铁卢 — 这已经成为纪念他最终失败的一句成语。而这个终结却是从他1812年远征俄国开始的。为远征俄国,他集结了六十万大军,有这支历史上最大的军队,全世界都预计他会很快就取得胜利。但结果却完全相反。俄国的军队回避每一场战斗,一再把部队撤回到腹地。到了9月,拿破伦的“大军”逼近了几乎是一座空城的莫斯科。几天之后,俄国军队放火烧毁了整个城市。拿破伦知道,没有足够的住处和足够的给养,他的军队是无法度过俄国的冬天的。他向沙皇提出停战建议 — 但却没有得到回应。他没有办法,只好命令撤退。然而,撤退对他的“大军”来说,却是一场灾难。每天都有数千士兵死于饥饿、疲劳和俄军的反击。最后只剩下5000人返回了家乡。
一向以战无不胜著称的拿破伦还是被打败了,这大大鼓舞了他的敌人,促使他们联合了起来。普鲁士、奥地利、俄国、英国和瑞典,一起向法国宣战。从1813年10月16至19日,在莱比锡附近进行了著名的“民族大会战”。拿破伦新组建的军队无法同盟军抗衡,遭到了第二次惨败。1814年,联军进入巴黎,拿破伦必须退位,并被放逐到了厄尔巴岛。一年之后,他又卷土重来,再次回到巴黎,推翻新立的国王,接管了政权。他再次建立一支军队,但却于1815年在滑铁卢附近被普鲁士和英国军队彻底击溃。作为英国政府的俘虏,拿破伦最终于1821年5月5日死在大西洋上的圣赫勒拿岛上。
拿破伦皇帝的统治只持续了十年的时间,然后,他的大帝国就像纸牌搭成的房子倾倒了。他为后世留下来的,不是他作为统帅的各种战绩,而是作为政府首脑所做的各种改革。其中特别是1804年颁布的《民法典》,革命的很多重大要求都在其中得以实现:对所有法国人实行统一的法律;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个人自由;取消等级制度;进入公共职务只根据业绩而不根据出身;经营自由;择业自由;财产占有权;宗教自由和实行民事婚姻。《民法典》成了欧洲及世界各国民法的榜样。
同样,行政改革也使拿破伦受到很多赞誉。法国被分为九十八个行政区,它们不是独立的,而是接受巴黎的指示。同样受中央控制的,是国家统一监督下的教育制度,全国施行统一的教学计划 — 直至今日,法国学校的毕业标准,在全国各地仍然是统一的。
拿破伦在德国取得军事胜利后,也进行了改革。例如教会管理区域的世俗化,即把管理权交给世俗的诸侯;原有的112个帝国主教区,从政治地图上消失。此外,350个帝国骑士辖区和很多帝国城市不再是独立王国,而是置于诸侯的管辖之下。由上百个小邦和最小的领地组成的支离破碎的帝国时代结束了;一个更强大更有生存能力的中等国家从而诞生。在这场“政区清理”中,主要赢家是巴登、伏滕堡和巴伐利亚,它们的版图明显扩大。市民的公共生活方式也根据新的法国法律进行了重组和规范。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尽管市民被剥夺了政治决定权,因为在德国还没有一个被人民选举出来的议会。
普鲁士和奥地利也未能摆脱法国思想的影响,同样陷入了改革的压力之中。“为防止爆发革命,我们必须改革。必须去帮助那些在上帝保护下的人们。”一个普鲁士官吏这样描写当时的形势。冯·施泰因和冯·哈登贝格两位男爵着手起草改革方案,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是依照法国的模式。中学和大学的教育改革,主要贯彻了著名学者威廉·冯·洪堡的思想。直至今日,德国的大学教育仍然贯穿着洪堡的精神。改革的总体设想,是使普鲁士的臣民变成独立思考的公民,能够带着责任感参与国家的工作 — 或许在什么时候,也能有一个与国王处于平等地位的人民代表机构出现。
在另一个领域,拿破伦也是一个大变革者 — 当然不是出于他的情愿:在被法国占领的不独立的国家里一再发生反抗运动;拿破伦为了战争,越来越关注金钱和士兵,他的这个欲望越明显,反抗也就越强烈。特别是在德国,这种反抗已经成为反拿破伦的民族运动。如果说这个国家的诗人和哲人早已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文化民族”的一份子,那么现在他们就也想成为一个“国家民族”。哲学家约翰·戈特利布·菲希特在《向德意志民族的演说》中,要求他的同胞“塑造自己的品质”,重新成为德意志人。“让我们不仅在我们的身躯而且在我们的精神面前躬身礼拜,成为它们的俘虏。”这种维护民族特征的愿望,也是导致“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这场战争导致了法国在欧洲霸权的结束。德国人日益增长的、有时是过于强烈的民族自觉性,也在这里有它的历史渊源。
七、评价拿破仑的功过?
拿破仑·波拿巴是法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功过评价在历史学界和公众舆论中有很大的分歧。以下是对拿破仑功过的简要概述:
功绩:
1. 政治改革:拿破仑上台后,对法国政治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结束了法国大革命期间的动荡,确立了相对稳定的拿破仑独裁制。
2. 法律体系:他颁布了《拿破仑法典》,这是现代欧洲民法的基础,对后世的法律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强调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3. 财税改革:拿破仑推行了一系列财税改革,建立法兰西银行,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促进了法国经济的发展和财政的稳定。
4. 教育改革:他重视教育,建立公立中学和法兰西大学,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教育,培养人才。
5. 军事成就:拿破仑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领导法国军队取得了许多战争胜利,扩大了法国的领土,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
过失:
1. 军事扩张:拿破仑后期的战争具有明显的侵略性质,侵犯了许多国家的独立,奴役了欧洲各国人民,引起了各地人民的反抗。
2. 个人崇拜:拿破仑在执政期间加强了个人权力,出现了个人崇拜现象,他的独裁统治限制了民主自由。
3. 对待女性:有批评认为拿破仑对待女性的态度比较保守,他没有给予女性充分的平等权利和地位。
总体来说,拿破仑的功绩和过失都非常显著。他的政治、法律、经济和教育改革对法国乃至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他的军事扩张和个人崇拜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在评价拿破仑时,需要从多个角度综合考虑,不能简单地将他视为英雄或恶棍。
八、拿破仑功过的评价?
拿破仑是历史上极具争议的人物。他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创造了法国的扩张和统一,推动了欧洲的现代化和启蒙思想的发展,同时也带给欧洲战争和灾难。
他的创新和作为政治家、军事统帅的智慧被人们称颂,但也因其野心、专横和被动的下场而受到诟病。总的来说,拿破仑既是历史上英勇无畏、卓越杰出的统帅,也是一个封建帝制统治的代表,是历史和人民需要对其进行全面审视和客观评价的人物。
九、评价较好的拿破仑传?
你要看的话,我劝你看美国人写的,因为法国人把拿破仑看做英雄,当然写的很完美,而欧洲其他地方的人把拿破仑看成是侵略他们的暴君,他们一定写的拿破仑很坏,那么只有美国人能客观的评价拿破仑。
推荐你看--------------艾伦·肖姆[美]的《拿破仑大传》,这本书介绍的很全面,不象马克思.盖洛的只写了生活。十、如何评价拿破仑对外战争?
拿破仑对外战争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对外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基础,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后期的对外战争扩大了法国的范围,具有侵略性。损害了欧洲各国人民的利益,激起各国人民的反抗,最终导致了拿破仑帝国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