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刘协原画含义?

一、三国杀刘协原画含义?

画正中坐着献帝刘协,他身后左右两边的黑暗中分别伸出了两只手,试图操纵他。而很多人都发现了,这两只手分别来自董卓和曹操。

按住刘协左肩的是曹操,证据是神曹操右腕上的手镯。

至于为什么不是标准曹操,可能因为标曹操的手上并没有什么标志性的装饰。

拉扯刘协右肩衣领的手则来自董卓,证据是董卓左手中指上的指环。

知道了这点之后再仔细看插画,董卓的大肚子和紫色外衣也是若隐若现的。

众所周知,董卓废少帝刘辩而立献帝刘协,又火烧洛阳逼迫献帝迁都长安。董卓死后,李傕郭汜作乱,曹操迎奉献帝迁都许昌,正是有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后,献帝禅位于曹操的儿子曹丕,汉朝基业至此终结。

可以说,左右汉献帝一生命运的正是董卓和曹操。献帝的皇位得于董卓,安于曹操,最后也归了曹氏。

画师选择了这两个人物来辅助衬托刘协的形象,真的是再恰当不过了。

如果更仔细些,还能发现董卓身下是烈火焚城,曹操身下是万里冰霜。火应当是在暗示董卓焚洛阳的事迹。同时用冰与火的对立,隐喻董、曹二人对献帝的不同态度、汉室进退维谷的危险处境和献帝本人饱受的内心煎熬。

曹操和董卓一个按一个扯,两种截然不同的动作使得献帝需要用尽全力才能维持平衡——他鬓角那一绺被汗打湿而蜷曲的发丝可以印证这一点。

对立与平衡,正是整幅插画的主题。

但是献帝的平衡岌岌可危。他被两股力量钳制,甚至连手中的鲁班锁都无力复原。摊开双手只能任由零件散落,这暗示了献帝对大汉江山的态度。

同时,献帝背后、身下坐着和脚下踩着的石砖也在飞速崩塌,隐喻汉室基业正在诸侯的征战中逐渐分崩离析。照这样发展下去,献帝最终将跌下龙椅,被冰与火的漩涡吞没。

画中各种细节,将历史背景、人物性格和命运刻画得淋漓尽致;放眼全局,画面的动态感和感染力并俱。

二、刘协之死?

刘协最后之死是:最后寿终正寝了

刘协被曹丕控制,随后被迫禅让于曹丕。在刘协禅位后,曹丕并没有将其杀害,而是封其为山阳公,允许他在其封地奉汉正朔和服色,建汉宗庙以奉汉祀。

也是从这一刻,终于结束了刘协长达30余年的傀儡生涯,他终于自由了,可以过属于自己普通人的生活了,不用再成天担惊受怕,也不再奢望什么重振大汉江山,开启了属于他自己生活的新篇章。

三、刘协祖宗?

刘协的祖宗是刘秀。汉献帝刘协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直系后代。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河间孝王刘开(后追赠孝穆皇)—解渎亭侯刘淑(后追赠为孝元皇)—解渎亭侯刘苌(后追赠为孝仁皇)—汉灵帝刘宏—汉献帝刘协。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四、刘协史称?

史称汉献帝。

汉献帝刘协(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字伯和,河南洛阳人。东汉王朝末代皇帝(189年—220年在位),汉灵帝刘宏次子,汉少帝刘辩异母弟,母为灵怀皇后王荣。

中平六年九月初一甲戌日(189年9月28日),在司空董卓拥立下,即位为帝。建安元年(196年),依附于兖州牧曹操,迁都许昌。建安二十五年十月乙卯(220年11月25日),在魏王曹丕逼迫下,退位禅让,降为山阳郡公。

五、刘协后人?

有儿子刘冯、刘熙、刘懿、刘貌、刘敦,有女儿刘曼,有孙子刘康,有曾孙刘瑾,有玄孙刘秋。

六、刘辩和刘协读音?

刘辩的读音为[liú biàn]。

刘协的读音为[liú xié]。

刘辩(176年-190年3月6日),是汉灵帝刘宏与何皇后的嫡长子。

刘辩在灵帝驾崩后继位为帝,史称少帝,由于年幼,实权掌握在临朝称制的母亲何太后和母舅大将军何进手中。少帝在位时期,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他即位后不久即遭遇以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和以十常侍为首的内廷宦官集团这两大敌对政治集团的火并,被迫出宫,回宫后又受制于以“勤王”为名进京的凉州军阀董卓,终于被废为弘农王,成为东汉唯一被废黜的皇帝,其同父异母弟陈留王刘协继位为帝,是为汉献帝。被废黜一年之后,刘辩在董卓胁迫下自尽,时年仅十五岁(一说十八岁),其弟献帝追谥他为怀王。

中国古代的史书中称刘辩为皇子辩、少帝和弘农王等。因为在位不逾年,传统上称东汉共十二帝,刘辩与东汉另一位少帝刘懿都不在其中,亦皆无本纪;不过,现代史学界也有观点承认两位少帝均是汉朝皇帝,则刘辩为东汉第十三位皇帝。

汉献帝刘协(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字伯和,河南洛阳人。东汉末代皇帝(189年—220年在位),汉灵帝刘宏嫡次子,汉少帝刘辩异母弟,母为灵怀皇后王荣。

刘协早年受董太后抚养,举止端庄,时称“董侯”。汉少帝即位,封刘协为渤海王,后改封陈留王。中平六年(189年)9月28日,刘协被司空董卓拥立为帝。董卓伏诛后,刘协被董卓部将李傕和郭汜挟持,后在杨奉和董承的护送下返回洛阳。

建安元年(196年),刘协受制于兖州牧曹操,迁都许县,拜曹操为司空。后因不甘沦为傀儡皇帝,策动董承和伏完起事,结果没有成功。建安十三年(208年)以曹操为丞相,建安二十年(215年)立曹操之女曹节为皇后,翌年封曹操为魏王。

延康元年十月乙卯(220年11月25日),刘协在魏王曹丕逼迫下禅位于曹丕,降封山阳公,保留天子礼仪,将两个女儿嫁于曹丕。青龙二年(234年)去世,时年五十四岁,葬于禅陵,谥号孝献皇帝,史称汉献帝。

七、刘协之死正史?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死,刘协被曹丕控制,随后被迫禅让于曹丕。在刘协禅位后,曹丕并没有将其杀害,而是封其为山阳公,允许他在其封地奉汉正朔和服色,建汉宗庙以奉汉祀。

也是从这一刻,终于结束了刘协长达30余年的傀儡生涯,他终于自由了,可以过属于自己普通人的生活了,不用再成天担惊受怕,也不再奢望什么重振大汉江山,开启了属于他自己生活的新篇章。

  汉献帝刘协被贬为山阳公,居住在山阳城(今焦作)。他此时终于大彻大悟,抛弃了一切不切合实际的幻想和所谓的帝王之尊,做起了一个农民,在田地劳作。同时他充分发挥了自己医学才能,从窝囊的傀儡皇帝摇身一变成为悬壶济世的郎中。

他醉心于田园山水,一心悬壶济世,他从云台山上挖下来的中草药从不收费,扎针、艾灸、拔罐、刮痧都不要钱,只有对购来的药物才酌收成本。他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百姓敬之如父母,因此也留下了很多传奇故事。

  公元234年,刘协寿终正寝,走完了自己传奇的一生,魏明帝曹叡率群臣亲自哭祭。随后,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谥号为孝献皇帝。

八、刘辩和刘协哪个正宗?

两个人都是正宗皇子,刘辩的身份更正宗一点。

刘辩是汉灵帝刘宏与何皇后的嫡长子,在灵帝驾崩后继位为帝,史称少帝。由于年幼,实权掌握在临朝称制的母亲何太后和母舅大将军何进手中。少帝在位时期,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

论出身,论年龄,刘辩都比刘协有继承帝位的优势,而最后也确实是刘辩继承了汉灵帝的皇帝位。至于刘协登基,那是董卓自作主张,而且也是后来的事。

九、刘辩和刘协的特点?

刘辩的特点是性格闇弱,轻佻无威仪,刘协的特点是聪睿神惠,答对从容,两人的共同特点是傀儡皇帝。

刘辩,游戏《三国杀》中的角色。刘辩是一名群势力的男性武将。 刘辩,是汉灵帝刘宏与何皇后的嫡长子。刘辩在灵帝驾崩后继位为帝,史称少帝,由于年幼,实权掌握。

十、刘辩和刘协的父亲?

   刘辨和刘协的父亲汉灵帝刘宏。

   汉灵帝刘宏,生于冀州河间国。东汉第十二位皇帝,汉章帝刘炟的玄孙。

   刘宏早年世袭解渎亭侯。永康元年十二月,汉桓帝刘志逝世,刘宏被外戚窦氏挑选为皇位继承人,于建宁元年正月即位。

   刘宏在位的大部分时期,施行党锢及宦官政治。他又设置西园,巧立名目搜刮钱财,甚至卖官鬻爵以用于自己享乐。在位晚期,爆发了黄巾起义,而凉州等地也陷入持续动乱之中。中平六年,刘宏去世,谥号孝灵皇帝,葬于文陵。

  刘宏喜好辞赋,作有《皇羲篇》、《追德赋》、《令仪颂》、《招商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