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有没有土地庙或者是城隍庙?

一、南昌有没有土地庙或者是城隍庙?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语言文字研究所所长黎传绪教授,以及部分知情市民,对工人文化宫一带进行了地毯式“搜索”和科学考证,最终确定了南昌城隍庙的坐落方位,并且了解到它准确的被拆年代。

道士居所建筑仍依稀可辨

从小就在包家巷长大的曹先生来电报料,称如今那一带还有城隍庙残留的建筑痕迹。而另一位主动参与到这次考证活动中的毛德先生,则恰巧与曹先生是儿时同学玩伴。昨日上午,两位先生热情地充当了这个临时“搜索队”的向导。

从东湖交警大队旁边,沿着曲折小巷往工人文化宫方向靠近,可以看到包家巷3号是一处低矮陈旧的民宅。曹先生介绍说,那就是原来城隍庙的房子,只不过后来被改建了。走进这个小院,一眼就可以看见一块被砌进墙体的大花岗岩石头。毛德与曹先生不约而同地说,这块大石头就是原来城隍庙留下的,他们小时候,夏天经常睡在上面乘凉。

从包家巷3号往后看,一连三栋都是前后相连的红砖平房。毛德告诉记者,这三栋房子早先都是城隍庙里的道士住所。黎传绪教授进入这三栋平房逐一进行仔细查看,认为这些建筑都是古式的框架结构,“这些都基本可以映证毛德先生的说法,只不过这些道士居所内部的木板隔墙在后来被拆掉,改成了砖砌。但建筑的格局基本没变。”

城隍庙核心区在工人文化宫

72岁的退休老教师陈财道至今仍住在包家巷3号对面的房子里。他说,原来的城隍庙里面有十殿阎君、十八地府、城隍菩萨、城隍奶奶、四大金刚、观音菩萨等。

75岁的市公安局退休老人万瑞麟打电话来告诉记者,十八地府里面的塑像很恐怖,那个殿门口的对联和城隍庙大门口的对联有点类似:“阳世之间作恶多端皆由你,阴曹地府古往今来饶过谁”,横批就是:你也来了!

84岁高龄的胡义老先生1945年就已经来到南昌市,并且一直从事南昌文化历史的研究工作。他告诉记者,城隍庙核心区的旧址就在工人文化宫。后来城隍庙被拆后,在其大殿的原址上建起了一座三层楼的房子,成为南昌市委的招待所。

城隍庙建于崇祯元年?

曾参与拆除城隍庙的杨国安先生回忆,城隍庙被拆除的确切时间是1958年的夏天,那年他22岁,被征集参与了拆除工作。杨国安的讲述很详细,“我们在拆除一处石墩时,发现两层石头中间夹着4个排列成正方形的铜钱,正中央还有个圆形的银块,银块上铸有‘崇祯元年重修’几个字。”

城隍庙被拆之后还发挥了“余热”,杨国安说:“拆出来的建筑材料,都运到麦园,用来建当时市政府农场的办公大楼。”(如果对你有帮助,请设置“好评”,谢谢!)

二、城市中心有一个江河过路而且还有个江心岛上有个龙雕塑,这是哪里?

这个龙雕塑在南昌的九龙湖里。从城市互动空间的塑造上看,一个城市雕塑不仅是城市空间品质的象征,更是城市景观的画龙点睛之笔,也是城市居民生活互动的纽带。它和建筑艺术一样,在体现一座城市的文化精神内涵的同时还能够起到塑造城市形象作用。

三、南昌铁柱万寿宫池中雕像是谁?

许逊,生于公元239年,字敬之,今天的江西南昌人,我国晋朝时期的一位著名道士。父亲许肃东汉末年时因躲避战乱而举家迁居至此,许逊自小便为人善良,孝顺父母,聪颖好学。广泛涉猎经史、天文、地理、医学、阴阳五行学说等,尤好道家修炼之术。

四、石破天惊雕像的资料有哪些?

石破天惊雕像位于中国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大佛桥街道,是一座高达68.8米,重达8000多吨的巨型雕塑,代表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艰苦拼搏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以下是一些关于石破天惊雕像的资料:

建造背景:石破天惊雕像是为了庆祝和展示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伟大成就而建造的。它是由中国艺术家用石头和亚克力材料创作而成的。

雕塑设计:雕塑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的融合。雕塑的形状是一个向上冲刺的状态,象征着中国不断崛起和奋发向前的精神。

雕塑外观:石破天惊雕像高达68.8米,象征着中国68年来的奋斗历程。它由一块巨大的石头雕刻而成,石头上刻有“石破天惊”四个大字,寓意着中国人民在历经艰难困苦后,终于实现了国家的繁荣昌盛。

雕塑意义:石破天惊雕像旨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精神,它象征着中国人民在历史长河中所表现出来的坚韧不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它也是对改革开放40周年的纪念和庆祝,同时激励人们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奋斗精神。

总之,石破天惊雕像是一座代表中华民族奋斗历程和精神风貌的巨型雕塑,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也是人们观光和学习的良好去处。

五、南昌大学为什么会有詹天佑雕像?

南昌大学之所以会有詹天佑雕像,可能是因为詹天佑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工程师和爱国者,他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首先,詹天佑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他主持修建了中国第一条完全由中国人设计和施工的铁路——京张铁路,这是中国铁路史上的一项重大成就。他的事迹和精神代表了中国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因此成为了后人学习和纪念的对象。

其次,在南昌大学,詹天佑雕像不仅是校园的一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纪念詹天佑,学校希望激励学生学习他的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孜孜不倦的创新精神和科技兴国的爱国精神。这些精神对于培养新时代的青年一代,承担起责任与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南昌大学建立詹天佑雕像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工程师,同时也是为了弘扬其精神,激励学生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