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泥多少钱一块?

一、雕塑泥多少钱一块?

均价150一块

也叫大型雕塑泥,呈黑色状,粘性强,无杂质,易洗光,细度达到1000目粘性强,无杂质,易洗光,是专业的雕塑用泥土。

二、雕塑泥配方?

雕塑泥的配方

石膏配方:石膏是一种常见的雕塑材料,它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只需要将石膏粉末与水混合即可。但是,为了增加石膏的硬度和强度,可以在石膏中加入一些材料,如石膏粉末、石灰石粉末、沙子等。这些材料可以使石膏更加坚固,不易破裂。

泥土配方:泥土是一种自然的雕塑材料,它可以用来制作各种形状的雕塑

三、自制雕塑泥过程?

雕塑泥的基本手法和制作流程

1.球体造型法:将放于掌心的雕塑泥,以双手掌心相对地轻轻揉动,最后形成表面光滑的球体。

2.水滴造型法:将雕塑泥揉成球状之后,把手张开形成一个V字型,只揉搓它的底部,形成尖尖的水滴状。

3.柱形造型法:将雕塑泥揉成球之后,再放于掌心之上,轻轻搓动形成一个柱体。

4.条形造型法:将雕塑泥揉成球后,再放于掌心或是平滑的桌面,轻轻地搓动成条形状。

一.备好的泥进行加工。对于直接从地下开采的泥,先去掉其中的杂质,再以木槌或是木棒等进行人工捣炼,也可以用捣泥机来加工。如果泥太湿了,可以放在通风处晾至合适的湿度。太干的泥要先砸碎了,才可加水捣炼。当泥土达到软硬度均适合且不粘手时最好。

  二.搭内骨架。需要用到木、木版、铁丝、钢筋、铁钉等工具,这是不可以忽略的一步,主要起着制成的作用。搭好的骨架得保证上泥之后不倾斜不倒塌,堆泥后没有掉泥和露架的问题。此外,所搭的泥架要简单,这样在后期的变动和制作模型时才容易拆架。

  三. 上大泥堆大形。首先要在骨架上喷一次水,这样泥块和骨架结合的时候才会牢固。上泥之时,需要将泥一块一块地向骨架上堆贴,以手按实,之后一层一层地加上泥,在以木槌或拍泥板将泥砸严实了。期间需要常转动雕塑台,还要不断地观察和比较。

  四.渗入塑造。局部和细部地逐步深入,会使得泥塑的体量慢慢地到位起来。在做局部和细部之时,别忘了与整体进行比较,不可偏离了整体。深入塑造之时,还得不断地调整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整体把握正确,局部才不会有问题,而局部到位了,整体才会逐渐地完善起来。

  五.调整统一阶段。深入阶段经常会出现局部细节太突兀,形体间缺少连贯性等问题,在调整统一阶段就需要将其调整至大关系上来。若是雕塑圆锥,制作中要记住给雕塑喷水,特别是夏季,泥要保持在合适的一个干湿度上。若是冬季,还要注意给泥塑保暖,若是冻结了,泥塑会出现松裂的现象。而在每一次的泥塑工作之后,要记住用塑料布将其包好,这样就不容易出现干裂,而水分也可以较好的保持。

四、雕塑泥加热方法?

整体加热1~ 可以用合适的容器盛放泥块,用微波炉加热,优点是加热彻底速度快,可以很快使油泥熔化成流质状,比较适合用油泥大块塑形,缺点是微波原理是由内而外加热的方式,不太好控制温度,需要反复尝试;

整体加热2~ 可以将泥块放入烤箱加热,优点是加热速度快,整体表层能迅速变软,缺点同微波炉类似,需要经验,但加热原理是由外而内的,泥块中心不易溶化,但这样可能更适合对已有大体造型而需要表面修改的情况。

五、雕塑泥和陶泥的区别?

一、材料不同:雕塑泥主要材料为目结土,粘度强,无杂质,易清洗,是专业雕塑土,可重复使用,广泛应用于大型雕塑产品、五金手板、塑料、汽车、摩托车、电视、手工艺品等模型,可塑性强。陶泥是一种用于制作陶器的粘土,具有黄褐色、灰白色、红紫色等颜色,塑性好,主要用于烧外墙、地砖、陶器等。

二、用途不同:陶泥主要用作器具,常用作人们的生活用具。瓷器自然干燥后,胎体为白色,需要将瓷器放入窑中高温烧制。陶泥的加工比雕塑泥更精细,陶泥中的颗粒更致密,可以精细塑造。油泥比较专业,油泥对温度比较明暗,高温可以软化油泥的塑性。油泥专业,雕刻精度高,常用于完成精细雕刻作品。

六、雕塑泥怎么干?

雕塑用的黄泥是从地底下至少10米以下的深度挖出来的,人工处理基本上就是浇水使泥巴湿润,必要的时候经过摔打或搅拌机搅拌使湿度均匀,其他没什么处理;防止开裂就是经常洒水,保持湿润,还有朝下的面和侧面不要做得太厚,也就是龙骨要尽量准确到位,就不容易开裂

七、雕塑泥都是硬的吗

油泥本身只有2年的保质期,常温下是硬的,可以用来雕刻东西,加热后就变柔软了,如果想用手捏或是补东西,可以装在塑料袋中放在热水里加热就软化了,油泥比较贵,是论斤卖的。雕出来的东西不能放在温高的地方。

我这个可能不够详细,不过我觉得对于初学者,可以考虑用软陶泥来练习,油泥价高,适合精雕,软陶泥可以直接用手捏东西,方便,也稍便宜些。 

八、如何防止雕塑泥不干裂?

雕塑用的黄泥是从地底下至少10米以下的深度挖出来的,人工处理基本上就是浇水使泥巴湿润,必要的时候经过摔打或搅拌机搅拌使湿度均匀,其他没什么处理;防止开裂就是经常洒水,保持湿润,还有朝下的面和侧面不要做得太厚,也就是龙骨要尽量准确到位,就不容易开裂。

九、雕塑泥能重复使用吗?

雕塑泥(无论是“目结土”还是橡皮泥)都可以反复使用,但前提是泥里不能有过多杂物。

橡皮泥是用慢干的凡士林或黄油类油脂与泥粉调和而成,仅受温度影响,不在此论。

目结土(或陶泥、瓷土、黄泥等)是泥粉与水调和的,要重新使用最好让它干透(半干状态最难处理),然后用榔头类工具打成细颗粒,加水润之,尔后反复打成块状即可重新使用。我是搞专业的,放心使用。越细腻的雕塑泥及缓慢干燥就不易裂。

因为细腻的雕塑泥去除了粗杂质(沙石等杂物),缓慢干燥使整个雕塑的收缩率趋于一致,所以不易裂。导致开裂的原因是收缩率不一致。.

十、请问油泥、陶泥、雕塑泥三者大概分别在什么价位?

先说一下,这三种都是雕塑泥,都可以做雕塑,至于价格,和他们的特性密不可分,我大概知道你想说的“雕塑泥”应该是木结土。

我会综合介绍一下所有类目的土和他们的用途特性,如果想看价格,直接拉到最后。

一般现国内市面上常见的几种雕塑材料分为:油泥、陶土(陶泥)、黏土(石粉粘土、木结土、木积土等)一般来说根据你自己目标作品为依据选择材料。补充一句,其实他们的最大区别就是硬度。越硬的材料,越能做出精细的细节,操作难度越大,越软的材料,越容易变形,难度越小。但也不是越硬或者越软就越好,给你一坨面团,那个塑形难度也很大的,因为你好不容易做个三角形,马上就塌了,或者直接给你木头或者宝石,可以永久保存不变形,但是一旦手滑就刻坏了。所以才会出现那么多种各式各样的“土”,都是在帮助人们更好的,更轻松地塑形。

油泥:顾名思义,就是含油,不用加水,不会变干,硬度和温度成反比。一般分为精雕油泥和一般油泥。其实说白了,也是硬度问题。所谓精雕,就是常温下硬度大,不易变形的油泥,塑形的时候需要加热,适用于需要刻画精细细节的作品。操作难度稍大,常见的加热方式有酒精喷灯加热,好处是可以给特定的部位加热,但是要注意控制不然已经刻画好的部分容易因为过度加热而变形。而一般的油泥是指常温下,硬度相对较软的油泥,特别是夏天会比较软。适合新手,因为可以立马修改。但由于太软,不适合做细节,细小的部分稍微一碰就变形了。

油泥因为稳定性和塑形性较好,且不是太脏,工业上常用于汽车设计时的造型。也是入门最推荐的材料。软质的油泥是我自己觉得最好上手的造型材料。

陶泥:是做陶器的黏土,常见的陶瓷盘子等都是这种泥做的。加水变稀,注意这里是变稀而非变软,因为质地比较细腻,干燥时是粉状,所以一加水首先是接触水的部分变稀,经过充分混合之后整体变软。最大的区别在于耐高温,加热变硬。但是也相对不好操作,一般用来做规整形状的物件,盘子啊,瓶子之类的。需要修胚,也就是加水塑形之后,阴干水分,会变硬,然后再修整圆润。至于做雕塑,由于软的时候不是太好固型,且易裂,再加上不能用铁丝做骨架,容易烧制时候温度不均匀裂开等,一般大型雕塑不会用陶土,个人做雕塑可以用于小型物件制作,最好不要太大,小物件如果只是做翻膜原胚,没有设备可以不烧,直接放干然后翻制。

而你所说的雕塑泥:其实我觉得就是水性泥,也就是加水变软的黏土,和陶泥相似,但是淘宝上种类繁多,建议搜索“目结土”是做大型雕塑最常见的土,由于国内大学里面用的黏土一般网上不好找,数量也没法按吨买,所以目结土可能好一些。质地细腻,软质,易造型,易做细节处理,入门也很推荐,比陶泥好造型太多,放干也能变硬,但如果没有捏紧,放久了容易裂,不易长久保存,可以反复使用。但就是脏……干燥之后是细灰,会到处飞。

总结一下:

油泥:

可反复使用,不会变干,硬度与水无关,与温度成反比。

陶土(水性泥):

加水可反复使用,易干燥,硬度与水量成正比,与温度成正比。

目结土(水性泥):

加水可反复使用,易干燥,硬度与水量成正比,与温度成正比。

操作性(个人观点:

目结土>油泥>陶土

清洁度:

油泥>目结土>=陶土

无毒性:

陶土=目结土>油泥

至于价格,都有高低,每种类别低端土都有便宜的,而高阶则普遍见于: 可长久保留的类别,比如“超级土”或者“美国土”,国内500g卖到将近100,属于烘烤定型,不用翻模具,很方便。

目结土则是没有高端的,因为性质决定,价格很稳定,陶土也是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