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毅传书典故?
一、柳毅传书典故?
典故发生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主要讲述了齐国廉颇公柳毅的故事。传说,柳毅一直心向国家,为了实现齐国的利益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他对自己的归心如此的强烈,曾经将一封信投放到宫殿之中,提出他的忠诚。从此之后,柳毅便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忠诚精神的人物之一。
二、《柳毅传》概括?
本篇是写一个爱情的神话故事。在唐代仪凤年间,有个落第书生柳毅,在回乡途中路过泾阳,遇见龙女在荒野牧羊。龙女向他诉说了受丈夫泾川君次子和公婆虐待的情形,托柳毅带信给她父亲洞庭君。
柳毅激于义愤,替她投书。洞庭君之弟钱塘君闻知此事,大怒,飞向泾阳,把侄婿杀掉并吞下,救回了龙女。钱塘君深感柳毅为人高义,就要把龙女嫁给他,但因言语傲慢,遭到柳毅的严词拒绝。其后柳毅续娶范阳卢氏,实际是龙女化身。他俩终于成了幸福夫妇。
三、柳毅传书原文?
本文作者李朝威,生平不详,约中唐时人。本篇写洞庭龙女远嫁泾川,受其夫泾阳君与公婆虐待,幸遇书生柳毅为传家书至洞庭龙宫,得其叔父钱塘君营救,回归洞庭,钱塘君等感念柳毅恩德,即令之与龙女成婚。
柳毅因传信乃急人之难,本无私心,且不满钱塘君之蛮横,故严辞拒绝,告辞而去。但龙女对柳毅已生爱慕之心,自誓不嫁他人,几番波折后二人终成眷属。
四、柳毅传书原唱?
原唱 竺水招
越剧《柳毅传书》选段 原唱 竺水招 演唱 竺筱招。
柳毅传书是一出越剧,由竺水招、商芳臣,筱水招担纲首演。
柳毅传书是一个古老的中国民间爱情传说故事。依据李朝威《柳毅传》改编的戏剧经典剧目,也是越剧流派——“竺派”艺术的代表性剧目。剧中由竺水招饰柳毅,筱水招饰龙女三娘,商芳臣饰洞庭君。
泪流如雨原唱:竺水招。
1933年离开就学数年的本村义学堂,十二岁进晋溪后山村之天蟾舞台科班学艺,工小生兼学花旦。因谦逊好学,练功刻苦,打下扎实的武功基础,成为女子越剧中少有的擅长武功的演员之一。在浙江乡镇演出时,与尹桂芳义结金兰。
竺水招刚到南京时据说带过去六部戏,其中一部就是《碧玉簪》。从某些文章看来,她在剧中饰演的李秀英,特别是《三盖衣》这一场,其身段、步法在旦角中是屈指一流、无与伦比的。不知道每一步路走得都特稳重的柳毅,“轻移莲步”起来,是怎么个“翩若惊鸿”法。
但是她解放后多年演小生而不涉及花旦,却在这一行仍有很好的口碑,基本上都从这出戏来的。
歌名:《泪流如雨》
原唱是贾富营
词:贾富营
曲:贾富营
歌曲时长:4分20秒
原唱歌词:今夜月淡星又稀,想起妈妈泪流如雨,妈妈含辛茹苦养我们不容易,却没给我们报答的时机
五、柳毅传文学常识
柳毅传文学常识
《柳毅传》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部脍炙人口的传奇小说,早在唐代就开始流传于世,至今仍被广泛阅读和研究。它以其深入人心的故事情节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深受读者喜爱。
柳毅传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中原的一个小村庄,讲述了柳毅这个智勇双全的少年与神仙的故事。故事中,柳毅年少聪明,机智过人,被称为“鬼斧神工”。他偶然遇见了一个仙子,并得到了一个神奇的灵符,从而踏上了一段惊险刺激的修仙之路。
柳毅的故事教会了我们很多关于勇气、智慧和成长的道理。他在修仙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他没有退缩,始终保持着乐观坚毅的心态。这种勇敢和坚持的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在柳毅传中,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精彩的对话,展现了他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对社会现象的剖析。他通过柳毅和其他角色之间的互动,传递了一些重要的价值观念和人生哲理。这使得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部娱乐读物,更是一本给人以启迪和教育的作品。
柳毅传的文学特点
柳毅传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有着独特的文学特点。首先,它的情节饱满紧凑,故事跌宕起伏,让人读起来兴致盎然。作者通过巧妙的安排和构思,使得读者可以一直保持对故事情节的兴趣和好奇心。
其次,柳毅传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个性鲜明。柳毅聪明勇敢,机智灵活,让人钦佩不已。其他一些角色如仙子、恶霸等也都有着鲜明的特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柳毅传还注重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通过描写柳毅学习修仙的过程和修仙的知识,作者传达了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这使得柳毅传不仅仅是一部具有娱乐性的小说,更是一本有着深意的文学作品。
柳毅传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虽然《柳毅传》创作于古代,但它的主题和故事情节与现代社会仍有很多共通之处。这使得这部作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启示。它教会了我们很多关于自强不息、困难面前勇往直前的道理。
柳毅传中柳毅克服了很多困难和挫折,最终取得了成功。他在修仙的过程中付出了很多努力和汗水,但他从未放弃。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也能够借鉴和学习的。
另外,柳毅传中对于智慧的追求也给我们带来了启示。柳毅聪明机智,他不仅有着强大的意志力,还具备着敏锐的思维和判断力。这种智慧和敏锐度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也需要具备的。
总而言之,《柳毅传》是一部充满智慧、勇气和魅力的文学作品。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它都能够给人以启示和教育。在今天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社会,我们可以从柳毅的故事中学到很多东西,帮助我们成长和取得成功。
六、越剧柳毅传书唱词?
她如怨如慕我心有愧,不由人——借花献佛敬一杯,公主啊,请容我倾尽肺腑表衷怀。你本是冰肌玉骨神仙态,我岂能顽同木石不生爱。一路上你含情脉脉意眷眷,我岂是装聋作哑故痴呆。何况你受尽折磨才脱灾,我岂忍负情再使你芳心碎。公主啊,施恩图报非君子,大义当前不可违。都只为此情此景难安排,并非我柳毅无情不知爱。
七、柳毅传书深度解析?
柳毅传书是一篇古文名篇,从一个小兵柳毅传递皇帝的诏书这个情节展开,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军功文化和忠诚精神。此篇文章流传至今,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方面。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深入思考柳毅的忠诚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这些品质值得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好好借鉴。同时,我们还可以了解古代文学的特点和文化背景,这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拓宽视野都十分有益。总之,柳毅传书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历史、品格和文化的珍贵宝藏。
八、柳毅的真人照片?
柳毅是唐传奇小说《柳毅传》里的一个人物,没有照片。
《柳毅传》是唐代文学家李朝威创作的一篇传奇。文章写洞庭龙女远嫁泾川,受其夫泾阳君与公婆虐待,幸遇书生柳毅为传家书至洞庭龙宫,得其叔父钱塘君营救,回归洞庭,钱塘君等感念柳毅恩德,即令之与龙女成婚。柳毅因传信乃急人之难,本无私心,且不满钱塘君之蛮横,故严辞拒绝,告辞而去。但龙女对柳毅已生爱慕之心,自誓不嫁他人,几番波折后二人终成眷属。全文情节曲折,结构谨严,语言精练。
九、柳毅传讲了什么?
讲述了一个爱情的神话故事。
仪凤年间,有一位落第书生柳毅,回乡途中路过泾阳,遇见洞庭龙君小女在荒野牧羊。龙女向他诉说了嫁与泾水龙君次子后备受丈夫和公婆迫害的情形,托柳毅带信至洞庭龙宫。柳毅激于义愤,替她投书。
龙君之弟钱塘君勇武过人,飞身而击,杀了泾水龙宫六十万兵将,小龙女得救,龙宫上下对柳毅敬谢不已。钱塘君深感柳毅为人高义,要把龙女嫁给他,但因言语傲慢,遭到柳毅的严词拒绝。后小龙女不忘柳毅之恩,扮作凡间女子嫁入柳家,二人终成夫妇。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柳毅传书的神话传说,出自唐人陈翰所编《异闻集》,由李朝威撰写。产生的时代背景是在大唐开国一百多年后的贞元年间,吏部一位名叫李朝威的小官喜欢舞文弄墨,编写神怪故事。
一天,他到郊区专访了退休京官薛嘏,薛嘏给他详细讲述了其表兄柳毅为龙女传书所发生的传奇故事。回家后,他反复斟酌,修改撰写成《柳毅传》,成为唐代以来传奇里最有成就的篇章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本篇对后代戏剧的影响很大。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意思是对着明镜般的洞庭湖描淡妆,君山就是她们用丹青画出的娥眉。)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咏君山的诗句。风景如画的君山是洞庭湖上的一个小岛,在它的龙口和龙舌山尾部至今保留着一口柳毅井。
据《巴陵县志》记载,井边原有一棵大桔树,柳毅当年就是从这里下水入龙宫的。井最早建于何时已难考证,传说它很深,曾有人用四两丝线栓一铜钱试着往下放,线尽而钱尚未着底。在井的周团还有虾兵蟹将迎接柳毅下湖的浮雕。
今天人们来到君山,自然要拜谒斑竹丛中舜帝的妻子湘妃墓,瞻仰一统中国的秦始皇南巡时留在石壁上的“封山印”,还要品尝一下驰名中外的君山银针茶,当然也不会忘记去看看柳毅井。
远在唐末,已有根据本篇而作的《灵应传》,到金人更摭取来作杂剧,董解元《弦索西厢》里已经有“也不是柳毅传书”的话语,元代尚仲贤更演为《柳毅传书》的剧本,又翻案而成《张生煮海》,明代黄说仲又有《龙箫记》,许自昌有《橘浦记》,清代李渔有《蜃中楼》,都从本篇取材或翻案而编成的。
影响所及,后人也有不少仿制的龙女和世人的人神爱情故事的产生,如著名的《聊斋志异》里就有好几篇类似的作品。直到现代,评剧里有《张羽煮海》,越剧和京剧里也有《龙女牧羊》。这一动人的人神恋爱的故事,已经成为不同剧种中传统剧目之一了。
现代剧《龙女牧羊》和《张羽煮海》等也是从本篇脱胎演变而来。 我国发行的“民间传说”系列邮票之四《柳毅传书》,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选取了“龙女托书”、“传书洞庭”、“骨肉团聚”和“义重情深”四个场面,既忠实了原作,又突出了以义为重、以情至深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画龙点睛之妙。
十、柳毅传书讲的是什么故事?柳毅传书讲的是什么?
柳毅传书」这四个字,已经成为一个典故,意指不畏艰难困苦,救人于危难之中。
柳毅是唐朝李朝威的传奇小说《柳毅传》里的男主角,这部传奇说,柳毅是湖南人,他在赴京的考试中落第,归途行经泾阳时,遇到一个牧羊女子,自称是洞庭湖龙王的女儿,嫁出后受到虐待,要柳毅为她传书给洞庭湖龙王,打救她的灾难。柳毅做到了,龙王为了答谢他,愿意把龙女许配给他。他当时婉拒了,说「始以义行之志,岂有杀其婿而纳其妻者?」不过,后来他在两度丧妻之后,最后还是娶了龙女,并且成为水神。
到了元朝,尚仲贤便以此为题材,写成了《柳毅传书》的杂剧。清朝的孔尚任在《桃花扇·修礼》中说:「舌战群雄,让俺不才;柳毅传书,何妨下海。」柳毅传书的传法,是怎么传的?真的下海吗?李朝威的传奇小说里,是拿著书信到了洞庭湖畔,按龙女的方法找到一棵大橘树,并且「易带向树,三击而止。」便有人出现在水波间,指引了水路让他前往龙宫。而元杂剧则说:「俺那洞庭湖口上,有一座庙宇,香案边有一株金橙树,里人称为社橘。你可将这一根金钗儿击响其树,俺那里自有人出来。」
两个版本里都只有一棵「社橘树」,敲响了树便有人出来引路。但是,在现今的洞庭湖的君山之上,却有一棵大橘树,这棵树旁,却有一口井,当地人说这就是柳毅井,又叫做橘井,就是柳毅传书的井,柳毅当年传书,就是透过这口井而进入龙宫的。厉害吧?湖南人用一口井,加上想象的创造力,把柳毅的故事联系起来,成为有文化历史价值的观光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