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作品?
一、法国作品?
1.《爱弥儿》是让-雅克·卢梭的作品,全名是《爱弥儿:论教育》。
2.《恶之花》是夏尔·波德莱尔的一部诗集,作品兼具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特征。
3.《红与黑》是司汤达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巅峰作品。
4.《局外人》是加缪创作的中篇小说,也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
二、情人法国作家作品?
《情人》是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创作的中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作品获得法国龚古尔文学奖。
小说从不同的视角揭示了现代法国社会中男女对性爱的感悟和反思,折射出西方世界感情生活的不同侧面。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以法国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为背景,描写了一名贫穷的法国少女与富有的华裔少爷之间深沉而无望的爱情,笔触深达人性中某些最根本、最隐秘的特质,催人深思。
三、法国作家大海作品?
《大海》是法国印象主义作曲家德彪西创作的最大的一部交响音乐作品,德彪西先生于1903-1905年创作的交响乐。德彪西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音乐界颇具影响的作曲家、革新家,同时也是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代表作品有管弦乐《大海》、《牧神午后前奏曲》,钢琴曲《前奏曲》和《练习曲》,而他的创作最高峰则是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四、法国左岸的作品?
如雷乃的《广岛之恋》(1959年)和科尔皮的《长别离》(1961年)(两片均由杜拉编剧),雷乃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1961年,由罗布-格里叶编剧),瓦尔达的《克列奥的两小时》(1961年)等。
五、法国左岸派的作品?
《梵高》《从5点到7点的克莱奥》
《广岛之恋》《凄艳断肠花》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窥视者》
左岸派(Left Bank Group),是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在法国的一个电影导演集团,因成员都住在巴黎塞纳河的左岸而得名。他们是阿仑·雷乃、阿涅斯·瓦尔达、克利斯·马尔凯、阿仑·罗布-格里叶、玛格丽特·杜拉斯和亨利·科尔皮等。但“左岸派”实际上并没有组成一个“学派”或“团体”,他们只是一批相互间有着长久的友谊关系、艺术趣味相投并在创作上经常互相帮助的艺术家。
他们在电影方面的成名之作都是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问世的,如雷乃的《广岛之恋》(1959年)和科尔皮的《长别离》(1961年)(两片均由杜拉斯编剧),雷乃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1961年,由罗布-格里叶编剧),瓦尔达的《克列奥的两小时》(1961年)等,加之他们的影片十分讲求个人风格,不拘守传统的电影语言;因此他们的作品常常也被归入“新浪潮”电影。
阿仑·雷乃是法国新浪潮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品《梵高》获得1949年奥斯卡短片金像奖,1948年雷乃的作品《梵高》赢得了威尼斯影展两个奖项以及1949年的奥斯卡短片金像奖,1959年《广岛之恋》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2014年雷乃执导的《纵情一曲》获得了柏林电影节阿尔弗莱德奖。
导演阿涅斯·瓦尔达法国左岸派的代表之一,在执导了几部短片之后,1962年,瓦尔达开始导演自己的第一部剧情长片《从5点到7点的克莱奥》受到评论界的一致好评。代表作品还有《瑟堡的雨伞》
玛格丽特·杜拉斯的代表作品 《广岛之恋》、《情人》,原名玛格丽特·陶拉迪欧,法国作家、电影编导。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年出生于法属印度支那。十八岁时定居巴黎。自1942年开始发表小说,1950年的《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使杜拉斯成名。《广岛之恋》是由阿仑·雷乃执导,埃玛妞·丽娃、冈田英次等主演的爱情电影。该片于1959年6月10日在法国上映。该片讲述了一位法国女演员与日本建筑师之间的爱情故事。
阿莉达·瓦莉的代表作:《凄艳断肠花》、《俄狄浦斯王》等,《凄艳断肠花》是1947年上映的美国犯罪片,由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执导,格利高里·派克和安·托德出演。该片讲述了芭拉汀夫人被警察拘捕,律师汤尼担任她的辩护律师并爱上了这个有嫌疑的女人的故事。
阿兰·罗伯-格里耶,代表作品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窥视者》等
1922年8月 18日阿兰·罗布-格里耶出生于法国西部菲尼斯泰尔省港口城市布雷斯特(Brest)的一个小商人家庭,青少年时期在巴黎接受了系统教育。二战期间曾在德国坦克厂做镟工,1945年在法国国立农艺学院毕业后。先后在国家统计局和在“殖民地水果和柑桔类研究所” 供职。“新小说”流派的创始人。
“左岸派”电影在法国被称为“作家电影”,意即由文学作家拍摄的电影,其代表作品除了上面提到的几部影片外,稍后还有雷乃的《姆里也尔》(1963年)和《战争结束了》(1967年),罗布-格里叶的《不朽的女人》(1963年)、《横跨欧洲快车》(1966年)、《伊甸园和以后》(1970年)、玛格丽特·杜拉斯《音乐》、《印度之歌》及瓦尔达的《走卒们》(1967年)等。
实际上,“左岸派”导演们的影片和《电影手册》派导演们的影片有着重大的不同之处,那就是: “左岸派”导演们只把专为电影编写的剧本拍成影片,而从不改编文学作品;他们一贯把重点放在对人物的内心活动的描写上,对外部环境则采取纪录式的手法;他们的电影手法很讲究推敲,细节上都要修饰雕琢,绝无潦草马虎的半即兴式作风;他们的影片具有更为浓重的现代派色彩,尤其是杜拉和罗布-格里叶的影片,因为这两人本来就是法国现代派小说的代表人物。
六、法国两使节作品特点?
《两位法国使节》板上油画
207cm×209cm 1533年
伦敦国家美术馆藏
无论谁撰写世界美术史,都绕不开小荷尔拜因的《法国两使节》。这幅画构思之精细创作之严谨,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境界。它的精细程度,宛如用高像素相机将五百年前的一瞬间忠实的记录下来一般。但几乎所有人看到这幅画时都会有疑问,为什么荷尔拜因在画面前方画一个变形了的骷髅头?小荷尔拜因画这幅画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原来在这幅画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着一段血腥残酷的宫斗。
七、法国神话改编作品?
《西西弗斯的神话》法国作家加缪荒诞三部曲之一,其他两部,分别是他的成名作《局外人》以及剧本《卡里古拉》。
八、法国古歌作品分析?
乐曲的呈示段是一个呈示型的平行乐段,第二个乐句与第一个乐句完全一样,上句8小节,下句8小节,是一个典型的方整型乐段。该乐段的调性为g小调,呈现出收拢性结构的特征。
乐段的对比段首先对比体现在旋律的对比上,其次是伴奏织体的对比,其跳音的演奏方法,使得音乐变得活泼起来,与抒情的第一段形成了明显的对比。第二段的首句后半部分出现了第一乐句后半部分的材料,但最后终止结束在了主调的属和弦上,形成半终止。第二段的第二句原样再现了首段第一句的材料。呈现出了带再现的二段曲式的结构特征。
该曲的第一、二、四句呈现出复调化的和声织体特点,三声部对比复调的特点突出,第三乐句呈现出典型的主调化的和声织体特点。
一、二、四这三句的前六小节低音声部都使用了主持续音,巩固了主调性g小调。
九、法国乌托邦代表作品?
《乌托邦》一书是法国尼古拉·巴斯科所著书籍。
十、莫泊桑,法国,代表作品?
1、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短篇代表作:《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西蒙的爸爸》、《两个朋友》 ;长篇代表作:《漂亮朋友》(又译作《俊友》)、《一生》。
2、人物简介
居伊·德·莫泊桑(1850年8月5日—1893年7月6日),19世纪后半叶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人称“短篇小说之王”,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莫泊桑去世时,爱弥尔·左拉致悼词,并预言莫泊桑的作品将永垂不朽,将是“未来的学生们作为无懈可击的完美典范口口相传”的作品。